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在食用或饮用乳制品后产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这种现象通常由于小肠内乳糖酶的缺乏或活性不足,使得乳糖无法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进而被小肠吸收。
乳糖是牛奶及其他哺乳动物奶中的天然糖分。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来说,未被分解的乳糖会进入大肠,被肠道内的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摄入乳糖后的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乳糖不耐受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状态。它不同于食物过敏,不会引发免疫反应,而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所致。乳糖酶缺乏可以是原发性的,即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减少;也可以是继发性的,由于肠道疾病或损伤导致。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史、氢呼吸试验或乳糖耐量试验。一旦确诊,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这包括减少乳糖摄入量,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乳制品或是在饮用牛奶时搭配其他食物以减缓乳糖的吸收。
尽管乳糖不耐受可能带来诸多不便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放弃乳制品。许多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仍能耐受一定量的乳糖,而乳制品是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