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虚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8-11-1347862次浏览

生活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脾虚,这种体质的患者常常伴随有乏力、食欲不振心悸等症状,人也是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为了调理这种体质,患者一般会选择服用中药。那么,到底脾虚吃什么药好?

Originoo_42964_32916247_l.jpg

脾虚吃什么药
  1.人参
  对于人们来说,人参已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补品了,它对人体来说有着大补的作用。对于脾气虚弱的患者来说,人参可以大补他们的元气,可以补益强身。除此之外,也可以改善心悸、心慌、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等症状。脾气虚弱的患者,多食用人参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2.党参
  党参是另一类中药,它可以生津养血,补中益气,对脾气虚弱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十分好的药物。党参可以改善由于气虚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心悸、气短等现象。脾气虚弱的患者在患病之后,大多数都是体虚并且营养不良的,党参还有着丰富的营养,对脾虚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好处。
  3.西洋参
  对于脾气虚弱的患者来说,西洋参可以补充他们体内缺少的气血,清火生津,暖脾养阴。身体容易虚脱的患者,多使用西洋参可以有效的改善该种症状,同时西洋参对脾虚患者有着很大的益处。西洋参可以有效治疗脾虚患者时常出现的虚汗、以及虚脱等症状。
  4.白术
  白术是另外一种也对脾虚患者来说十分有益的中药,它可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脾气虚弱的患者多食用白术,可以用于治疗由于脾气虚弱而引起的虚汗,便溏,倦怠少气以及食欲不振等,从而有效的缓解脾虚引起的症状,并能够有效的治疗脾虚。
  5.黄芪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种中药之外,黄芪也可以补气升阳,对脾气虚弱的患者的脾胃有良好的作用。建议脾虚的患者多食用黄芪,可以治疗自身的自汗、盗汗以及浮肿、脾虚的症状,它可以有效的针对脾气虚弱患者的气衰血虚之症,是一种十分有益的食物。

相关推荐

01:11
怀孕可以吃木耳吗
怀孕是指妊娠。一般情况下,妊娠可以吃木耳;但在脾虚的情况下,妊娠不可以吃木耳。1、可以:木耳富含大量的铁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口感清淡,可以帮助孕妇提高食欲,木耳还具有清肺止咳的功效,适量吃木耳对孕妇有好处。2、不可以:如果孕妇在脾虚的情况下,不宜吃木耳,木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过量食用会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胃痛,导致功能性胃肠病、胃黏膜受到刺激,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引起严重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木耳成分过敏,也不宜吃木耳,以免出现过敏反应。孕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建议平时注意身体护理,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02:51
三高人群需要关注脾虚,脾虚了吃什么药
对于“三高”伴有脾胃虚弱的人群,更应重视脾胃的调理。中医把脾虚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虚还易夹杂着湿邪,湿邪又分为寒湿和湿热。对于一般的脾气虚,可以选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脾阳虚通常用干姜,如果怕冷比较明显,还可以用附子。根据夹湿的不同情况,可以用茯苓淡渗利湿,湿邪化热。还可以用黄连清热、祛湿。治疗长期脾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不但可以健脾补气、养胃,还可帮助消化、止泻、祛湿气。
02:18
小孩流口水是脾虚的原因吗
小孩流口水不一定是脾虚的表现。如果小孩流口水量比较少,算正常的,如果流口水量非常多,有可能是脾虚。小孩流口水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小孩子因为发育不全,神经系统有待长成型,所以它对口腔的关闭指挥不是灵敏,所以小孩的口腔总是张开的,这个时候口水是可以流出来的。如果小孩子出现了大量的口水,这个时候属于体内的湿气,水湿水液运行的时候出现阻碍,水湿水液运行出现阻碍,在中医认为就属于脾虚,脾虚的话,小孩子可能同时伴有饭量减少,容易啼哭,大便稀等等一些其他的兼症表现。
1岁宝宝脾虚如何调理
1岁宝宝脾虚可以在饮食上尽量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比如莲子、山楂、山药、核桃、龙眼、红枣、白果等,坚持服用会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一次性避免过多进食适当即可,否则也会引发不良反应。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中医理疗进行改善,比如推拿、按摩、针灸等都会起到很好的疗效。但是在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宝宝疼痛。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健脾益气的药物一起治疗。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孩子着凉,要随着季节变化适时的增减衣物。
语音时长 01:17

2021-06-07

84632次收听

人参健脾丸小孩能吃吗
一般情况下来说,小于15岁的孩子不建议让其服用人参健脾丸,但如果非要服用该药物,那么就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人参健脾丸这种常见的药物对于人体所起到的功效还是比较多的,最为常见的就是健脾和胃。另外,该药物还具备益气除湿以及改善营养不良等症状的作用。
02:14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也比较多:第一,健脾祛湿汤,有党参、茯苓、白术,玉米、白扁豆,这些祛湿健脾的药物为主组成。第二,叫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汤经常用于一些水湿停聚,然后表现在脾胃,腹泻、腹胀或者说有水湿停聚以后引起的浮肿、虚胖。第三,叫六君子汤。第四,是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也是经常用于脾胃不和、有时候腹痛、腹泻。第五,如果脾胃还有外湿的情况,就是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也是非常常用的。有脾湿还有外湿,甚至胃肠性感冒的时候经常使用。
齿痕舌能自愈吗
齿痕舌,顾名思义什么叫齿痕舌。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齿痕舌就是舌头上含有齿痕,我们检查的时候发现舌体胖大,边上有牙齿的痕迹。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牙弓是硬组织舌体是软组织,软组织碰到硬组织以后形成的一个阻挡,为什么有的病人问舌头上原来没有齿痕,现在为什么出现了呢?这可能就是和中医自己体质有关系,有可能是脾虚,湿气过重,我们可以去调理一下中医,检查一下自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是不是吃饮食的辛辣刺激的吃多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吃多了,这个可以引起。并不是说齿痕舌能自愈,我们要调理自己作息状态以后,如果还有不好,到口腔科去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可以到相应的中医科去就诊,调理自己的状态。所以得了齿痕舌,我们并不要每天都在紧张,因为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每天自己对着镜子去检查,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如果特别担心,首先就去口腔科排查一下,没有以后,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慢慢的调理,齿痕舌就会逐渐的减少,程度会降低,但是并不能完全自愈。
语音时长 01:24

2019-11-22

64864次收听

手脚心发热怎么办
手心脚心发热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常称为五心烦热,一般是手心、脚心加胸口。五心烦热是典型的阴虚,一般阴虚最初期伤及心阴,出现手心脚心发热的症状,病程逐渐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会累积肾阴,伴有腰酸、下肢酸软无力、心慌、心悸、失眠、睡不好觉,这时的手心脚心发热就是肾阴不足、心阴不足的表现。临床中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虚,表现为身体四肢无力、面色黄、身上没有力量,同时还伴有手心脚心的发热,这是阴阳气血不通,用小建中汤来温补气血,患者的手心脚心一般能得到改善。因此,临床中常见的几种情况,一个是阴虚导致的五心烦热,一个是脾虚导致的五心燥热。
语音时长 01:28

2019-04-04

70424次收听

脾虚的食疗
脾虚的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差,经常吃的很少对健康不利,所以脾虚的人要注意调理,建议在平时能常吃一些粳米粥,香菇牛肉汤,炒牛肚土豆丝,扁豆馅包子,百合粥等,不但可以很好的调理脾胃,而且对身体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常吃这样的食物有益健康。
脚冰出汗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什么是脾虚痰湿型肥胖
脾虚痰湿型肥胖是单纯性肥胖的一种,又叫做水肿型肥胖,患者多表现为身体疲乏、肢体浮肿、食欲旺盛等症状,该肥胖对健康影响严重。治疗痰湿型肥胖,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饮食等生活起居方面的调理,多以饮食失调、食欲旺盛、喜食肥甜的食物,口味重,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盛,往往这些人还容易喜欢饮酒,外形肥胖、多痰、胸闷、肢体沉重,疲倦乏力,超声有的时候往往还有脂肪肝。
语音时长 00:58

2018-04-11

60696次收听

脾虚胃火旺怎么调理
脾虚胃火旺的调理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提高自身睡眠的品质。一、每天要饮用八杯水左右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不喜欢喝白开水,可以喝一些柠檬水或者多吃柑橘类的带有酸味的水果,或者喝一些舒缓的茶,比如说薄荷茶、苦荞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二、睡前喝一杯牛奶,做一个足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胃火,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脾虚胃火旺分两个方面,脾虚和胃火旺两种,胃火旺主要表现在牙龈肿痛、咽痛、口腔溃疡、口气重、胃部烧灼感、胃痛等,多是由饮酒、吃辛辣制品或油腻食物引起。
语音时长 02:26

2018-04-11

56583次收听

脾虚有湿的症状是什么
脾是后天之本,脾虚会导致食欲减退、四肢乏力等现象出现。而且脾虚和湿气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诱发身体的其他疾病。脾虚有湿又分为热湿和寒湿两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脾虚有湿的症状之后一定要加以区别,辨证施治这样才能获得不错的疗效。
脾虚多久能调理好
从何时开始,早上起来困乏无力,恶心口干,这个时候,你需要注意的是,可能脾虚正在侵袭你的身体,长时间下去,容颜会更憔悴,皮肤无光。脾虚是恶梦一般的存在,及时治疗是关键,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那么脾虚多久能调理好?
01:35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也叫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多数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节,吃过多生冷的东西,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而且思虑过度也会伤脾,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衰弱,也会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