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0-06-1158743次浏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治好,但容易复发,可进行补液、注射胰岛素、补钾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治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让症状消失。但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又出现感染等,常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反复出现,所以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关键。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常有脱水表现,此时要注意及时补液,促使渗透压升高后,可以让休克症状得到缓解。血糖持续升高,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现这种疾病时,应该及时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抑制酮体产生,有利于病情缓解。在应用胰岛素时,可能会导致低血钾发生,此时也要注意适当补钾,缓解不适症状。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血糖高的孕妇39周必须住院吗
血糖高的孕妇39周有身体不适时,一般必须住院;如果没有身体不适,通常不是必须住院。1.必须:孕妇39周血糖高,并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需要注意治疗,以免症状加重影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此时不及时治疗,可能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孕妇日常应注意控糖,避免食用过多奶油、蛋糕、糖果等高糖食物。2.不是必须:如果孕妇39周血糖高,但是没有引发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日常应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建议孕妇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肉、西红柿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在妊娠期间,孕妇要避免食用雪糕、辣椒、大蒜等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胎儿稳定后,可适当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心衰补液如何控制
酮症酸中毒的晚期症状有哪些
酮症酸中毒在发病晚期会因为严重失水而导致尿量减少及皮肤粘膜干燥现象,严重会引发休克。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反应变得迟钝或消失,少数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类似于急腹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酮症酸中毒病发跟感染因素、胰岛素错误治疗及日常饮食有关,如大量食用饮料、甜食等,在接受手术或妊娠期间,胰岛素用量不够,也可引发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怎么纠正电解质紊乱

可以及时补钾治疗,也可以根据情况补磷,如果出现低血镁,需要补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丢失,以及使用胰岛素、补碱引起的钾离子细胞内移,需要纠正电解质紊乱。补钾需要根据入院时血钾水平及入院后尿量制定补钾方案。先静脉补钾,注意补钾的量、速度和浓度,停止输液后改为口服补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血磷同血钾一样可降低,一般认为补磷是有益的,若患者肾功能差,可不补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经胰岛素和补液治疗后,可发生低血镁。当补钾治疗后心电图仍有异常时,注意有无低血镁,给予补镁治疗。由于补碱治疗可引起严重低钾血症,目前不主张常规应用碱性药物,并认为一般轻度中毒病人经输液和应用胰岛素后,血酮即下降,酸中毒自行纠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补液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可以补液、胰岛素降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因素减少,血液黏稠度下降,脂肪酸被重新利用,减少了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配合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合并胰腺炎的机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时,由于胰岛素缺乏升血糖激素增加,脂肪分解加速利用减慢,大量脂肪被动形成游离脂肪酸产生高脂血症,游离脂肪酸和卵磷脂在胰腺腺泡附近堆积对胰腺产生损伤。同时高脂血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胰腺局部微循环不良。高血糖、酸中毒等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了胰腺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了胰腺炎的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0%~15%。针对以上发生机制,及时纠正可逆危险因素,阻断胰腺炎发展恶化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