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偏低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09-0286337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升高,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的时候。比如细菌引起的肺炎、肠炎、泌尿系统的感染,常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这时候病人还往往伴有发热的症状,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升高,同时伴有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等这些临床症状。除此之外,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还见于很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在发作的时候也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在身体遭到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情况下,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妊娠的妇女也常见白细胞总数的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升高,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常有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当然这些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白细胞比值和总数的升高,往往显著的高于非血液系统的疾病,还伴有其临床症状。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有哪些原因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下情况会引起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第一,急性感染期,此时超敏C反应蛋白会明显升高,如细菌感、病毒、真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等,一般在感染后6-8小时开始升高,感染后两天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会达到高峰,随后会所下降,随着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超敏C反应蛋白会快速下降甚至恢复正常。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比病毒感染时要明显一些,这也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类型,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一般能够区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第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特别是在疾病发作期可以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第三,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还见于一些恶性肿瘤早期,通常表现为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此时还可以结合特异性相对高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判断。第四,可见于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如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或者脑梗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临床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一些疾病初步诊断的依据,此外还可以作为手术后监测的一项指标,判断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风湿免疫性疾病控制的效果等,是常用的一个检查项目。
红细胞偏高什么意思

红细胞是外周血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位,红细胞偏高一般是指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升高。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计数有性别差异,成年男性参考值是(4.5-5.5)×10^12/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新生儿是(6.0-7.0)×10^12/L。红细胞计数高于参考值上限就是红细胞偏高的情况。红细胞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液浓缩后引起红细胞轻度升高,多见于脱水状态的病人,如急性腹泻、大量呕吐、烧伤后或者大出血、手术创伤以后,都可能造成体液丧失过多,此时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量会偏高;另外肥胖人群、长期营养过剩的人群,夏天大量出汗后也会出现红细胞计数轻度偏高,这些都可能和血液浓缩有关。此时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基本都是正常范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就好。第二,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高原居民,可能会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升高,要适应这种长期缺氧的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红细胞过多的现象不予处理。第三,红细胞计数特别高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口服羟基脲或者联合使用干扰素,采取JAK2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红蛋白高危害

血红蛋白高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高对人体可能会有一些危害。首先血红蛋白异常增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血流缓慢以后容易产生高粘滞血症,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次,血红蛋白升高如果是血液系统的病变造成的,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出现脸色较红、出现脾脏肿大等症状,长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可能诱发胃溃疡、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的病变,病史超过10年的部分病人,还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白血病或者是骨髓纤维化,这些疾病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目前治疗方面相对也比较棘手。当然血红蛋白升高也可以见于正常的人群,如长期高原居住的人会出现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但是此时并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此时不需要给予治疗,对人体也没有危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有性别差别,男性应该是130-175g/L,女性应该是115-150g/L,新生儿比较高一些,参考范围是170-200g/L。血红蛋白升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甚至骨髓穿刺检查等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血红蛋白过高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血小板偏低怎么食补
血小板低进行食补是中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食物可以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出现血小板减少,应该尽快到血液科就诊,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处理提升血小板。比如最常见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80%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常见的病毒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也常能引起血小板的降低。血小板轻度降低不需要补充什么特殊的食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献血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献血采静脉血,不采动脉血。血液是不可再生资源,危重病人的抢救,很多时候要用到输血的方法。如果大家都不献血,危重病人的救治可能会受到耽搁。献血时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筛查,有心肝肺肾严重疾病人群不能献血;年龄过小或年龄过大人群不能献血。一般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以后,滞留于肝脾的储备血会迅速释放到血管中,不会对献血者造成严重的不适情况。献血前要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献血以后注意不要太劳累,避免感冒。一般经过2~3天的休息,身体就会恢复到献血前的状态。

红细胞体积偏低怎么回事
红细胞体积偏低的原因如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引起红细胞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补充铁剂以后,这部分病人随着贫血的纠正,血红蛋白的上升,红细胞体积多数可以迅速的恢复正常。二,地中海贫血的病人,血常规可以检测出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地中海贫血基因导致血红蛋白肽链的合成障碍,生成的红细胞体积很明显小于正常的红细胞。三,炎症性贫血所导致的贫血,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少。建议病人到血液科就诊,检查后确定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怎么回事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包括相对性的增多和绝对性的增多两种。相对性增多,主要是血液浓缩情况造成的,血液浓缩是由于空腹时间过长、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造成。绝对性的增多,是红细胞增多症,也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继发性的红细胞增多症,最主要常见的是血氧饱和度的减低引起的,最主要是由于居住在高原地区、严重的肺病等原因引起。真性的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的过度增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0%以上病人是由JAK通路的基因突变造成的,所带来的最常见的是血栓方面的问题。

血常规静脉血和手指血检查的区别
血常规静脉血和手指血的检查区别非常大。采集静脉血,是直接做了静脉的穿刺,反映出血管里血细胞的数值非常准确。但手指血是由于拿一个细针在手指的末端做穿刺,穿刺的深度和采集血液的老师的手法有关系,如果深度不够,出血量不充分,会去挤压手指,造成出的血量和真实的血管内的血细胞的成分不一致。手指血检测的血细胞数值是偏高的水平。所以如果是在基层医院,通过指血检测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异常,需要到大医院去采静脉血,再做相应的检查。
嗜酸细胞偏高怎么治疗
血液净化导致低氧怎么办
绝大多数的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的过程当中,如果形成了低氧的问题,那么基本上都是由于血液循环容量不是很充足而导致的。如果是有这个原因所引起,那么直接通过吸氧就能够解决,情况严重就需要进行输血,当然患者还需要进行贫血检测。
血稠怎么办
血稠的处理方法是多食果蔬多饮水、坚持锻炼定期体检、药物治疗、多喝水、酵素等,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血稠的情况,所以发现有血稠可以先到医院查清楚原因,然后再做好处理工作。
献血后要注意什么
献血本身对于人体的健康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这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有不少的人都会选择献血,但是在选择献血之后我们也应该注意伤口的感染,不要马上就从事高强度的锻炼,另外在短期内不要再献血,此外也需要补充日常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