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结石与胆囊穿孔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0-01-1761569次播放

视频内容:

胆囊穿孔是胆囊结石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胆囊内的胆囊结石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可能落入到胆囊出口的部位,导致胆囊出口梗阻,胆囊出口的梗阻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无法排入到胆管,胆囊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胆囊内压力的升高会导致胆囊壁血供的障碍,导致胆囊的水肿,胆囊的水肿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血供障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基础上,会出现胆囊壁的缺血坏死,出现胆囊的缺血性表现,严重会形成胆囊内感染和胆囊壁的坏疽,到了最后阶段会形成坏死部位的破溃,也就是胆囊穿孔。胆囊穿孔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从穿孔部位流入到腹腔里,形成急性的弥漫性的腹膜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32
胆结石吃什么可以溶解
胆结石没有办法通过吃某种或某些食物来溶解。没有症状的胆结石,可以暂时不实施治疗,但要定期复查。对于疼痛反复发作,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胆囊壁逐渐增厚达到4毫米及以上,或怀疑胆囊癌,或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合并有胆囊息肉、合并胆囊功能减退者,应考虑胆囊切除术。
腹痛多年可能与胆道疾病-多发胆囊结石有关
患者女,56岁,3年前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胆囊结石,轻微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未予以处理,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加重的症状,疼痛呈间歇性酸胀痛,不能耐受,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多发胆囊结石收治入院。
胆囊切除对人的影响
胆囊切除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胆囊切除后,由于胆囊不能够继续储存胆汁和浓缩胆汁,患者往往在切除后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尤其是进食一些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差或者是腹泻的情况。第二方面,胆囊切除后,胆汁长期大量的排入肠道,有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强,会经常产生一些腹痛、腹胀以及一些肠道息肉等情况。第三方面的影响是胆囊切除后,可能胆汁长期反复滞留在肝内外胆管有可能会好治肝外胆管形成结石的可能性。以上这些都是胆囊切除后对人的主要影响,因此胆囊切除后要定期的做超声或者是肝功能复查。
语音时长 01:15

2021-04-15

112092次收听

胆囊结石有炎症能做手术吗
胆囊结石有炎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或者是微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对比传统手术来说,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情况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术后舒适度高,同时美观性也较好,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是,对于大多数胆囊结石伴炎症的患者,由于病情情况比较轻,通过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调整以及用药治疗,就可以控制和稳定炎症,可以降低病变对患者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考虑暂时不用手术。但是需要注意定期随诊复查,对于那些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我们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0-12-23

67984次收听

轻微胆囊结石吃什么药
轻微胆囊结石患者用药情况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分析。由于病变对患者影响较小,大多数患者可能并没有太明显的临床症状,有可能仅在饭后或者吃一些油腻性食物后,出现肝区的疼痛表现。此时,可以对症服用消炎利胆药物,促进症状的改善,同时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能够维持病情平稳,降低患者症状的发生几率。另外,平时注意多喝水,注意运动健身,注意身体减脂减重,避免病变继续发展。如果患者由于结石嵌顿在胆囊颈出现急性胆囊炎的情况,可以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或者考虑去医院手术治疗,切除胆囊,尤其是可以行微创治疗,创伤较小,恢复比较快。
语音时长 01:13

2020-12-23

116074次收听

什么是胆囊结石呢
任何疾病的来临,对于我们患者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就拿胆囊结石这样的疾病来说吧,需要我们在患病的时候积极正确治疗和护理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那么什么是胆囊结石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胆囊结石能不能治愈
结石疾病在身体出现的部位是有很多的,比如胆囊结石就是其中高发的一种,而且女性出现这种疾病的几率是高于男性朋友的,那么到底胆囊结石能不能治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有什么预兆
现在有很多朋友在生活中都喜欢吃一些油腻的甜食,其实这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出现,那么到底胆囊结石有什么预兆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什么是胆囊结石的四大预兆
现在人们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很多人都会遭遇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胆囊结石的原因有很多,这种疾病在很多的人身上出现,人们要注意了解,那么胆囊结石的四大预兆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和胆结石算是一样的吗
很多病人询问说,有的大夫说我得了胆结石,那么又有的大夫说医生说,说我得的是胆囊结石,这两个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这个概念并不矛盾,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的胆结石指的是整个胆道系统所生长的结石。我们的胆道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它是由我们肝脏里面的胆管,我们叫做肝内胆管和肝脏以外的胆管,我们叫做肝外胆管。这两部分组成了我们的胆管系统。那么在肝外胆道的旁边有一个小侧枝,侧枝上就长了我们的胆囊。所以我们的胆道系统是包括肝内、肝外两个部分,而肝外部分还包括我们的胆囊。所以我们广义的说胆结石指的是长在这三个部位的任何一个地方所处的结石,我们都可以叫为胆结石。那么狭义的胆结石往往指的就是胆囊的结石。也就是说在肝外胆道系统,胆囊内我们发现了一个结石,我们才可以称它为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可能在有些情况下,有些医生可能简称您这是胆结石,也可能指的是狭义的这种情况,也就是胆囊的结石。
语音时长 01:34

2020-05-15

56933次收听

03:06
易患胆囊结石的人群和注意事项
胆囊结石主要成因包含遗传因素、基因因素等,公认的因素,主要还是饮食,高脂饮食是重中之重。如果肝脏所分泌的胆汁含有大量的酯类胆固醇,也就是摄入的脂类过多,那么胆固醇在胆汁里面含量过多,出现过饱和,形成胆固醇的结晶,进一步形成结石。所以预防上要减少油脂饮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按时吃早饭,晚饭不要过晚地去吃。另外,不能只吃素食,因为过素的饮食也容易造成胆囊的收缩不良,造成大量的胆汁在胆里面、胆囊里面形成瘀滞,也容易造成胆固醇的析出,产生结石。
03:09
胆囊结石术后会复发吗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结石病的统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胆囊结石;第二是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胆囊内的细小结石经过胆囊管掉到胆总管里边而形成的;第三是最为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北方属于散发性的病例,它的形成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当地的水文地质特点、患者的代谢状况等都有密切关系。理论上讲,因为胆结石手术以后切除了胆囊,胆结石是不会再复发的,而且术后也不会再有胆囊内结石落入到胆总管,所以胆总管结石也是很少复发。最常见的复发结石是肝内胆管结石,这也是肝内胆管结石难治疗的原因之一,患者要长期服用利胆和稀释胆汁的药物来防止病情复发。
02:49
胆囊结石疼痛如何缓解
缓解胆囊结石疼痛,首先患者需要禁食以及禁水,避免刺激胆囊收缩;其次,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可以服用缓解胆囊痉挛的药物或止痛药物;再者,可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首先来说,禁食禁水。因为任何进食进水的情况都会刺激胆囊的进一步收缩,从而导致疼痛症状的进一步加重。除此之外,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给予一定的缓解胆道痉挛的药物或者止疼的药物。但是临床上也会遇见到有很多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炎、胆绞痛的患者,在给予了药物保守治疗之后,他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这个时候能解除疼痛的唯一办法就是外科手术,就是要把胆囊连同结石一块切掉,这样才能使他的症状彻底的缓解。
胆囊结石能变成胆囊癌吗
应该说胆囊结石和胆囊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胆囊结石是一种良性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的疾病,而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的病,是恶性程度还非常高的。大部分的胆囊癌从发现到病人最后去世,很多人的自然病程可能只有半年左右,因此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从性质上来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但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之间又有潜在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说一说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胆囊结石会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结石的病人常常还合并有胆囊息肉,如果有胆囊息肉又有胆囊结石,慢性炎症很重,胆囊壁就会有纤维素的增生,胆囊壁就会变得特别厚。我们正常胆囊的厚度可能就和我们吃鸡蛋的时候,鸡蛋膜大家可能都有印象,比那个要厚一些,基本上在两个到三个毫米这么厚。慢性炎症的情况下,胆囊壁常常会增加到一个厘米左右,甚至更厚。这种反复慢性炎症刺激的胆囊,就是胆囊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胆囊结石如果不注意控制,让它的慢性炎症反复存在,反复发作,它是有一定的几率合并成为胆囊癌的。尤其是既有胆囊结石又有胆囊息肉的病人,如果息肉大小超过一个厘米,又有胆囊结石,而且常常还有胆囊炎的发作,这种我们称之为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因为有结石有息肉,这两个因素互相影响,会进一步加重胆囊的慢性炎症的进程。反复炎症时间久了以后,很多病人就会衍变成胆囊癌,因此这种情况我们还要建议病人早点做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术,杜绝胆囊癌的可能。
语音时长 02:15

2019-12-20

56412次收听

01:09
胆囊结石患者的饮食禁忌
胆囊结石患者的饮食要低脂。胆囊结石的饮食强调低脂饮食,尽量降低饮食结构中的脂质成分,低脂饮食能够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机率。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切勿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