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怎么回事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肝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衰竭,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毒性、代谢紊乱以及其他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病因,及时采取药物治疗、肝移植或支持疗法。
1、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甲肝、丙肝等)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感染未能及时控制时。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进而引发肝脏迅速衰竭。
药物毒性
某些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也可能诱发急性肝衰竭。例如,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常见退烧药)或使用抗癌药物、抗结核药时若超量或忽视监控,可能导致肝细胞中毒甚至坏死。含草药的补品在剂量不当时也会伤害肝脏。
自身免疫及代谢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及遗传性代谢紊乱(如威尔逊病、急性脂肪肝)也可能迅速损害肝脏功能。这些疾病大多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或遗传因素相关。
毒素或其他外部损害
接触化学毒素(如工业有毒物质)、食物中毒(如毒蘑菇中毒)或酒精中毒,也可能急剧损害肝功能。严重外伤、失血性休克等也可能导致肝脏供血不足,引发急性肝衰。
2、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于因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起的肝衰竭起到解毒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肝损伤。
抗病毒药物:用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如拉米夫定或替诺福韦。
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有良好的效果,如泼尼松。
肝移植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肝功能不可逆的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选择。肝移植手术可以彻底解决肝功能衰竭的问题,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抗排斥药物。
支持治疗
在等待器官移植或病因处理期间,患者可接受支持性治疗,包括:
血浆置换:用以改善凝血异常和代谢紊乱。
人工肝支持系统(如MARS):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
强化护理:提供液体管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改善肺部和肾脏功能。
3、生活中的预防建议
为了降低急性肝衰竭的发生风险,日常需要注意:
接种疫苗:针对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能预防病毒性肝炎。
避免过量用药:特别是退烧药、抗生素的使用。建议遵从医嘱。
拒绝有毒因素: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防止误食毒性食物。
健康饮食和戒酒:均衡膳食、远离酒精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危急状况,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乏力、黄疸、腹痛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