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生长缓慢,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起源部位、大小及其对邻近脑组织、脑神经以及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影响。那么,脑膜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检查方法有哪些?病因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小编的下述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脑膜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颅内高压症状
头痛、呕吐、视力进行性减退。
2、癫痫
成年人幕上脑膜瘤的癫痫发生率较高,尤以位于中央沟区域及其附近者更为常见。癫痫常为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多伴有对侧肢体的不全瘫痪。嗅沟脑膜瘤、额叶前份脑膜瘤可出现癫痫大发作。
3、定位症状与体征
由于肿瘤生长部位的不同,产生与受累部位神经功能有关的临床表现。
临床常见的检查脑膜瘤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如下:
1、头颅平片
脑膜瘤异常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化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改变。单纯颅内压增高无定位、定性价值,松果体钙化斑移位诊断价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则有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价值。
2、CT检查
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3、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4、脑血管造影
利用数字减影技术(DSA)的脑血管影像,可以显示肿瘤血液循环不同时相的血管影像,对于了解肿瘤对静脉窦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脑膜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物理因素
有些脑膜瘤因损伤部位及疤痕密切相关,但大量的调查研究没有得到支持的证据。
资料表明放射线可诱发皮肤、唇、舌、食管的癌肿。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2、化学因素
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可诱脑肿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N-亚硝酸类化合物,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亚硝脲等。
3、生物学因素
实验证实病毒(如:腺病毒、猴空泡病毒(SV40)、肉瘤病毒等)可诱发起禽类及脊椎动物的颅内肿瘤。病毒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上,改变了染色体基因的特性,使细胞原有增殖的特性发生改变。
4、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脑内,具有分化的潜力,可发展为脑瘤,常见的有颅咽管瘤、脊索瘤、畸胎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等。这些先天性残留的胚胎细胞经病毒、放射线、致癌化学物质的作用,出现突变,向癌的发生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