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气候潮湿,再加上梅雨天气的破坏,很多人容易潮湿,严重的水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为什么水分很重呢?如何缓解重水分?
寒湿气通过5个穴位进入体内
肩颈“大椎穴”: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前胸“羊肉中穴”:从“羊肉穴”进入的“寒湿”容易引起“乳腺肿痛、乳腺管堵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肚脐上的“神阙穴”: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很容易存在于我们的盆腔中,尤其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较重时,很容易引起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等。
腰部的“命门穴”: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容易引起背痛、腰膝酸软、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易向上流动,易引起膝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如何去除体内的水分?
1、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疾病治疗方法。该疗法能祛寒祛湿,疏通经络,祛瘀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的目的。此外,拔罐操作相对方便。它非常适合在家里保持身体,去除水分。
2、运动
体内水分过多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锻炼的人。这些人经常感到身体沉重,四肢虚弱,不愿意活动,但他们越不喜欢运动,体内积聚的水分就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水分进入脾脏,并导致一系列疾病。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的运作,加速水分的排出。跑步、健行、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激活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饮食
清热祛湿粥
原料:红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芡实各20克,灯芯花,四川花各10克,红茯苓各15克。
制作:将川山、红茯苓、木棉、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红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煮成粥。
疗效:清热祛湿。适用于热引起的排尿不良、胃滞不适、腹胀腹闷等疾病。
鲜土茯苓煲猪汤
原料:鲜土茯苓200克,猪[月展]肉500克,姜1-2片。
制作: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然后和生姜一起放入瓦锅中,加入3000毫升清水(约12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换成文火锅约2个半小时,加入适量的盐和生油。
疗效: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改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应该避免环境中的水分。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地板湿度大,容易侵入体内,引起四肢疼痛;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湿衣服或盖湿被子。洗澡后,充分擦干身体和头发;如果房间里的水分很重,建议打开更多的窗户通风。如果外面的水分也很重,你也可以打开风扇和空调,在这些电器的帮助下保持空气对流。
其次,按时睡觉。我们的身体会在睡觉时自己调整,身体的功能会在晚上12点左右通过肾脏和呼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所以,不要熬夜,你的身体不会有很多水分。
此外,我们应该避免生、冷、甜、油腻的食物和葡萄酒。外部环境只是诱因,身体环境太湿是主要原因。陈伟说,中医认为脾胃主要是湿的,所以在如此严重的水分环境中不要吃伤害脾胃的食物。例如,冷食,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必须禁止吃,因为“甜、油腻、湿”。此外,葡萄酒帮助湿邪,酒精接触较少。
最后可以多用葱、姜、蒜。葱、姜、蒜是我们家最常见的调味品,它们不仅为我们的菜肴增添了味道,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在春天,当一切都长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吃洋葱、生姜和大蒜。对于体内的水分,我们也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的奇妙效果驱散体内的水分。当我们全身出汗时,疾病会得到缓解。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雨后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