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育龄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排卵期约为第14天。所谓半个月一次月经,其实是排卵出血。一般出血量很小,持续几小时或几天会自动停止。目前,排卵出血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育龄妇女在每个月经周期中有一个卵泡逐渐发育成熟,体内雌激素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当成熟卵泡破裂排卵时,体内雌激素水平会突然下降,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导致局部坏死和剥离,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排卵后,卵泡迅速形成黄体,黄体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酮,使破裂的子宫内膜迅速修复,出血自动停止。
诊断排卵期出血最常用、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基本体温。也就是说,清晨醒来后,在进行任何活动之前,立即测量口腔体温5分,并在基本体温表上记录测量结果。排卵后,由于受孕激素的影响,体温可上升0.3~0.5℃,持续12~14天,下次月经前1~2天降至原水平。若发现月经周期少量出血发生在体温升高前后,则可明确诊断为排卵期出血。其它检查方法包括宫颈粘液检查、月经中期出血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激素测定、B超声波探测等。这些都有助于确定阴道出血是否与排卵期一致。除了测量基本体温外,还需要去医院进行其他检查。
由于大多数女性排卵期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不是每个月经周期出血,对身体影响不大,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紊乱、宫颈炎、宫颈或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等。若排卵期出血较多,发生较频繁,且已影响夫妻性生活,甚至影响受孕,则应予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西医多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一般口服己烯雌酚0.5毫克,炔雌醇00.01~0.015毫克;也可在出血前2天肌肉注射1毫克苯甲酸雌二醇;不需要生育的女性也可以口服1号或2号避孕药抑制排卵。中药以补肾为主,可用于12克熟地黄、15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肉、12克傈僳族、9克仙灵脾、10克川续断、15克生地炭、15克旱莲草。 水煎服,连服7~10天。若月经前伴有急躁、乳房两侧、小腹胀痛等症状,可在上方加丹皮10克,柴胡6~8克,杭芍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