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孩子发烧可以洗澡吗

发布时间:2019-07-1650859次播放

视频内容:

孩子发烧可以洗澡。
洗澡是一个比较好的降温措施,尤其在夏天,当室外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洗澡可以很好的防止体温升高,还可以减少吃退烧药。
比如在体温很高的情况下,但是还没到吃药的程度,可以通过洗澡把体温降下来。如果孩子真正高热的时候,最好先吃药。孩子发烧的时候,吃药后会发汗,过多的汗液会堵塞毛孔,洗澡就可以清理毛孔。
孩子在冬天洗澡,由于环境温度比较低,孩子一般比较喜欢玩水,洗澡反而容易导致着凉。所以,孩子发烧可以洗澡,但是尽量避免着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小孩的正常体温
小孩子的正常体温一般腋下温度是在36度3到37度3之间,都属于正常的温度,孩子的体温应该说在婴幼儿时期或者是新生儿期相对会代谢旺盛一些,会体温偏高,可以在36度5到37度5,当孩子在一岁以后,一般是按照成人的体温计算,基本在36度3到37度3之间。孩子的正常体温应该说受外界的因素影响相对比较大,因为本身体表面积相对比较大,皮下脂肪也比较低,如果外界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相对偏低,如果外界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体温也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升高,除此之外,还会受到孩子的饮食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的影响,都可能在一天之内出现体温的波动,而且孩子的正常体温,一般在早晨会偏低一些,下午和晚上会偏高一些,这种一般来说只要温差一天之内不超过一度,都是正常的,有些孩子基础体温本身就偏高,像有些孩子平均基础体温就是在36度8左右,这种孩子也要特别注意,他如果出现这种体温偏低,也要重视,也有些孩子本身基础体温就偏低,像有些孩子基础体温在36度3,如果他出现37度3的时候,这时候温差接近了1度,这时候要高度注意,可能出现了一个低热的反应。小孩子的这种体温相对来说表现了一个孩子的身体的状态,如果还是体温正常的,一般来说相对比较好,如果一旦出现体温偏高,超过了正常值,像超过了37度3,可能就考虑是一个发热的问题,可能引起的原因很多,像小孩子的感染因素,像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者是一些支原体感染都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当然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影响孩子的体温状态的。
语音时长 02:08

2021-12-30

74974次收听

02:38
小孩36度算低烧吗
小孩36度没有发烧,所以也不属于低烧。根据最为常用的腋下测量体温的方式,体温范围在37.4~38℃称为低热,体温范围在38.1~39℃称为中等发热,体温范围在39.1~41℃称为高热。人在一天当中体温会有波动,会随着新陈代谢、交感神经兴奋度、时间有所变化。比如运动以后,小孩哭闹或吃奶以后,体温都会相对高一些。另外,喝冷饮或热饮、剧烈运动、洗澡,也会影响体温测量的结果,需要等30分钟以后再次测量,但波动的范围也不应该超过1℃。下午的体温也会比早晨的体温略高。
02:59
小孩体温37.5正常吗
一般小孩37.5℃,体温还是正常的。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正常值在36.2℃到37.3℃之间。而小孩一般体温比正常人略高一些,尤其是更小的婴幼儿,一般比正常人高0.3℃到0.5℃。测体温有很多种方式,如额温枪、温度计。温度计测体温,包括腋下、口腔、肛门体温。正常人测温几乎都是腋下,个别人用的是口腔测体温。如果小孩测的是口腔体温,口腔体温又比腋下体温高0.2℃到0.3℃。所以,如果口腔体温37.5℃,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腋下37.5℃,对小孩也是正常现象,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03:11
宝宝温度多少正常
宝宝的温度实际上和大人一样,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体温应该在36℃到37.2℃之间。但是大家在测量体温的时候,要注意测量的方式,最准确的就是腋温。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比较热的时候,因为宝宝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也没有完善,所以体温也会随着外界的温度有所升高。在37.2℃以下,宝宝的温度是正常的,不用处理。如果在37.2℃以上或38℃以下,这是低热,主要靠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如做小儿推拿,泡个热水澡,或者用退热包、降温贴等来缓解发热的情况。
11个月宝宝发烧反复发烧怎么办
11个月大宝宝反复发烧,应该根据宝宝出现发烧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如果宝宝是由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所出现的发烧,可以给予宝宝一些消炎类药物或者退烧药来进行缓解。如果宝宝一直发烧不退,应该给予宝宝进行一些物理降温,比如贴退烧贴、用温水或者酒精等擦拭身体的方法,来降低宝宝的体温,缓解病情。如果宝宝是白血病、恶性肿瘤、风湿热等非感染性的疾病所引起的反复发烧,应该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以及身体情况,这种反复发烧属于疾病所引起的正常现象,必要时可以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语音时长 01:10

2021-06-07

91220次收听

10岁的孩子发烧怎么办
十岁的儿童发烧以后,首先应该进行降温处理,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减少衣物,或者使用白酒来擦拭身体、多喝温热水,让儿童多出汗、多排尿,这些方法都有散热的作用,可以降低体温。如果做完物理的相关降温处理之后体温仍然持续高温,就要服用退热药,服药以后多喝温热水来促进排汗,在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后体温就会有所下降。进行这些处理之后,还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此时应该到医院及时就诊,查明引起发热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医治,以免延误病情,从而导致病情的恶化和严重。
语音时长 01:04

2021-06-07

94247次收听

03:10
孩子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往往出现额头的发热,但是我们就会发现手脚又是冰凉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感冒发热往往前期有外感史,不管外感风寒还是外感风热,外邪束于肌表,也就是说这时候就可以把邪毒,运于腠理之中,那么运于腠理之中,这时候肺胃被遏,所以这时候就会出现四肢的不温。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孩子出现了这种手脚的冰凉,与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小朋友来说,体温调节中枢是没有发育完善的,没有发育完善,也就是说他对于,体温的调节能力还比较的差一些。
02:50
小孩正常体温多少
儿童正常体温:在婴幼儿时期或者是新生儿期,腋下温度在36度5到37度5,一岁以后腋下温度在36度3到37度3之间。影响儿童体温的因素:外界温度、饮食因素、情绪影响、时间因素、基础温度等。儿童的体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体温偏高,就要考虑发热的原因,如感染因素(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和一些非感染因素都可以影响体温。
小儿发烧应吃些什么
孩子发烧应该多喝水,多喝水可以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水果,也可以把蔬果榨汁喝,在发烧的时候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会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可以吃一些流食或者是半流食食物,尽量是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米汤,绿豆汤等就适合发烧的患儿。
小儿发烧后流鼻涕怎么办
小孩儿发烧流鼻涕的时候,首先要针对于流鼻涕做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之后,可以适当的在食物以及饮水方面进行一个适当的把控,最好是多喝水,有益于流鼻涕的现象恢复。最后一定要给小孩子一个适当的生存环境,比如说像湿度、温度、通风等情况也一定要把控好。
六个月宝宝37.3算发烧吗
六个月宝宝37.3算不算发烧具体的状况还是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来说不算发烧,因为幼儿的身体体温中枢本身就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复测又或者周边气温比较低依旧是37.3度,那么就属于发烧状况了。此时不光需要家长做好饮食调理工作,还需要给孩子的身体多补充水分。
孩子身上热但是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宝宝身上热不发烧是感觉宝宝身体热,用体温计测量温度不高,有可能是室内温度高或是室外温度高引起的,过一会可以再测量一下体温,可能是因上火引起的发热症状。或是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就会引起这种身上发烫但不发烧的情况,出现以上病症后建议去医院检查下,明确病因及时对症处理。这种情况应该控制一下室内的温度,或给孩子少穿一点衣物,尽量穿得宽松一些,饮食上避免吃过多油腻的食物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每天给孩子多喝水,不要让孩子缺水造成上火症状,饮食清淡、多吃水果、也要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严重可口服健脾散,小儿消积口服液等,每天顺时针给宝宝按摩腹部。给孩子喝点温水,多吃水果,及时观察一下体温变化。如果超过三十七点五度需及时对症处理。
语音时长 01:23

2020-01-09

56736次收听

小孩发烧出疹子多久能好
如果是普通的幼儿急疹,一周左右就会好转,但是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那就不太好说了,因为合并需感染,要进行抗生素的应用,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看需要几天能好。如果孩子是在发烧以后,出现了疹子,也就是符合热退疹出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通常出现在2到3岁以下的孩子,属于病毒感染所导致。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点。在持续高热3到5天以后,体温迅速消退,孩子的精神胃口也会随之恢复。同时开始以腹部为中心出现皮疹,皮疹为淡红色或者红色的斑丘疹,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胸腹部密集,面部四肢稀疏,并无明显痒感。2到3天完全消退,无色素沉着,没有脱屑。也就是说幼儿急疹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明显好转了。可能会有皮疹存在2到3天,但是也不要太担心。这些皮疹不会留下,色素沉着,也没有脱屑,再过几天就会完全的消退,预后是相当良好的。
语音时长 01:44

2019-08-19

52687次收听

婴儿发烧吃什么药
一般婴儿发烧吃什么药:
氨酚烷胺和氨酚黄那敏的区别是什么
氨酚烷胺通常指复方氨酚烷胺,氨酚黄那敏通常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两者的区别是成分不同、适用人群不同、不良反应不同、主要用途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