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晓冬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结构、卫生习惯、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治疗需结合抗生素、改善卫生习惯和增强免疫力。
1、生理结构
小儿尤其是女童,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细菌容易从尿道口进入膀胱,导致感染。男童包皮过长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尤其是排便后清洁方向应由前向后,避免细菌污染尿道口。
2、卫生习惯
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孩子穿尿布时间过长、不及时更换,或使用不干净的公共设施,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定期更换尿布,培养孩子如厕后洗手的习惯,避免使用不洁的公共马桶。
3、免疫力低下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反复感冒、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建议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或免疫调节剂。
4、遗传因素
部分孩子可能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如膀胱输尿管反流,这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家长应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
5、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这些疾病会改变尿液的成分或影响排尿功能,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小儿尿路感染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和呋喃妥因。同时,改善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