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或毒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预防和治疗心肌炎需从病因入手,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心肌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2、自身免疫反应
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心肌细胞,导致炎症。这种情况可能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治疗自身免疫性心肌炎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环磷酰胺,以控制免疫反应。
3、药物或毒素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或毒素(如酒精、重金属)也可能损伤心肌,引发炎症。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减少接触有毒物质,是预防此类心肌炎的重要措施。如果已经出现症状,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解毒治疗。
4、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
心肌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轻度心肌炎可通过休息、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和对症治疗缓解。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或强心药物(如地高辛)来改善心功能。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如散步)和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康复。
5、定期监测与就医
心肌炎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检查,监测心功能变化。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心肌炎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心脏疾病,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通过了解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肌炎的风险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