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饮食禁忌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2161709次浏览

糖尿病患者要制定饮食方案,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饮食方案。还要合理搭配能量比例,合理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营养质量的主要原则。三餐分配要合理,饮食控盐也是有讲究的。那么糖尿病饮食禁忌是什么?

糖尿病饮食的第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控制饮食。降低血糖其实就是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比方说,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乐、蜜饯,及蜂蜜、加糖饮料,以及各种中西式的甜点都应该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则建议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来调味。此外,淀粉类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像番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以及烧饼、烧麦、萝卜糕等;尤其各种年节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更是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忌口”的。

糖尿病饮食的第二个主要的原则就是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由于肥胖是糖尿病的敌人,而且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脂的摄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譬如肥肉、猪皮、松子、核桃、花生等;同时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并且改用植物油来烹调食物。此外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至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炖、烤、卤、红烧、清蒸、水煮、凉拌等。

很多人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少吃或不吃主食。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首先,主食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体,食用后血糖不会迅速上升。其次,主食可以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也是最经济的人体营养来源,少吃或不吃,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超标,而总能量却不够,从而令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建议每天足量饮水,可常饮用些逍降茶,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增加身体需要的水份。此外,还要做到:平时吃饭要细嚼慢咽,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多休息、多运动;定期检查;控好血糖,争取五六个月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效果。

相关推荐

01:08
孕妇可以吃凉虾冰粉吗
孕妇通常可以吃凉虾冰粉,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凉虾冰粉是夏天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一般会在里面加入干果、水果粒、红糖、白糖等作为辅料,口感酸甜可口,具有解渴、消暑的作用。孕妇食用后可以起到解渴的作用,还能清热、降火。不过该食物属于寒性食物,食用时应注意适量,以免吃得太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多尿、着凉等现象。建议患有糖尿病或者血糖偏高的孕妇,在食用时不要加入糖,否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妊娠期间,应注意均衡饮食,可喝鸡汤、排骨汤等富含营养的汤品,能给身体补充营养,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治糖尿病的中药有没有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有很多。自古以来中医治疗消渴都是一个强项,中医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就会出现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用滋养肺阴的药物,中消就是多食,可能会出现湿热、多食,用清除湿热,健脾胃的中药,下消可能出现多尿,就出现肾虚、肾阴虚、肾阳虚情况,用一些温补肾阴肾阳的药物。葛根芩连汤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黄连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甾体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很好。
语音时长 01:23

2021-12-30

80956次收听

01:45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系,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生活压力较大、肥胖等,还有可能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胰腺切除、患有风湿性疾病等引起。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虽然二甲双胍是降糖尿病的常用药,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减少的不良反应。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能够营养神经,降低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同时起到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作用。
03:14
胃总有饥饿感什么原因
第一考虑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第二考虑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第一个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吃得很多,但总感觉饥饿,还伴有消瘦,可能还会有心率增快、脾气增大情况。第二是否有糖尿病,其特点是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此外,考虑一下是否饮食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整体的经济的进步,在国内吃饱穿暖应该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饮食结构上需要警惕,如进食主食过少,汤汤水水过多,如老吃烂面条、米粥水,就得考虑是不是该多吃一些固体的食物,少吃一些液体的这些食物。
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如果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状态中,就会导致脱水高渗、电解质紊乱、身体消瘦、胰岛功能衰竭,而且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严重时会危及到生命。
糖尿病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空腹血糖在4.4~7.0mmol/L算是正常的,餐后一小时的血糖值不超过12~13mmol/L算正常,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小于或等于10.0mmol/L也算是正常。一般年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一些,防止并发症出现;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一些控制目标,避免出现低血糖。
得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得糖尿病的原因比较多,与遗传有关,也有身体免疫力差,感染病毒有关。另外饮食不合理,或者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少等等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所以要注意从各个方面调理,防治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能活多久
如果儿童患有糖尿病时积极治疗,人群没有并发症,一般是不会影响患儿寿命,如果不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在饮食上也不注意,甚至引起其他并发症,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患儿寿命,甚至使患儿只能存活一年或几个月时间。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首先,要了解自身血糖如何。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是不适宜进食水果的。在自身血糖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是适当进食。但也要计算在每日热量总摄入里,不能超量。其次要了解水果糖分的含量情况,要选择低糖的水果如柚子、苹果、猕猴桃等,杜绝高糖分水果如香蕉、甘蔗、荔枝、桂圆、冬枣等。再次,选择了低糖的水果,也要适当的控制摄入量,不能过度,要在每日总热量的限制内,一般每天两次,每次小半个苹果等。进食水果的时间有讲究,要在餐前或两餐之间吃,避免餐后立刻进食水果,以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语音时长 01:27

2020-03-16

63340次收听

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的吃红薯的,因为红薯里面富含淀粉,还有氨基酸,维生素,多种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含量都比较高,还含有一些人体所必需的一些矿物质,比如说铁和钙,可以营养全面均衡,红薯算是属于杂粮,有改善便秘的作用,也有一些传闻说红薯能够降血糖,实际上红薯它并不是降血糖的作用,食用过多反而会升高血糖,虽然红薯是属于杂粮,但是它不是不含热量,也不是说不能够吃,在吃红薯的时候,吃多了,因为含有淀粉,吃多了一样的有生血糖的作用。吃红薯或者一些五谷杂粮,比如燕麦等等,这些吃的时候一定要减少相应热卡的主食,也达到一个热卡的平衡,达到一个降血糖的作用,所以说红薯可以吃,但是要减少相应热卡的主食,可以把它当成主食进食,但是不能多吃。
语音时长 01:43

2019-12-09

54069次收听

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自从被确诊糖尿病以后,饮食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坊间的传言,比如说有的说主食不能吃,甚至不吃主食,吃素不能吃肉,不能吃水果,吃南瓜能降糖等等这些信息。这些建议都被很多人当成了一个饮食“圣经”。什么才是糖尿病正确的饮食呢?实际上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提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主要掌握三大原则,第一是要定时定量进食。第二是放弃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第三是要均衡饮食。此外,糖友还应该定期的咨询营养师,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和数量,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管理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30

2019-08-15

55923次收听

02:04
糖尿病怎么来的
糖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糖尿病分为很多种:包括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和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机制是不一样的,主要包括基因和环境因素。基因顾名思义是基因出现了突变,有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基因会造成我们存在糖尿病的遗传背景。如果同时有环境因素的加入,就造成临床上糖尿病的表现。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能量摄入过多,而运动减少,都是我们目前生活方式的特点,这些都会造成糖尿病的发生。
01:19
血糖高的原因
血糖高分为生理性升高和病理性升高。生理性高血糖可见于餐后一到两小时,或情绪紧张时,肾上腺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病理性高血糖可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的糖尿病。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脱水,急慢性胰腺炎及肝功能障碍等均可以引起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可以分为空腹血糖的升高,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升高。如果患者自测血糖,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在8mmol/L以上,建议这些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筛查糖尿病。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就是经常会听到的疾病,患有糖尿病也会令人非常的痛苦,让人非常的难受,糖尿病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一般患有这类疾病,会表现出多尿、多饮水,而且日常吃的比较多等症状,并且体重也会快速的下降,身体体力也会逐渐的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的症状,也是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入院进行治疗,保证身体的健康。
糖尿病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当发现自身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找专科大夫进行专业评估。第二、面对糖尿病,患者此时不要自暴自弃,应以认真的态度来看待疾病。第三、在病情日常管理上,需要糖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第四、不要偏信所谓的偏方。
语音时长 01:56

2018-09-30

53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