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8-09-0755182次浏览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重度缺血(CLI)病人进行设计和进行的。重度肢体缺血主要是由下肢动脉广泛的粥样硬化闭塞引起,与溃疡、坏疽联系紧密。CLI表现为多节段的病变,可累及主髂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以及膝下三分支动脉。关节 (9).jpg

肢体的再血管化对缓解静息痛、溃疡愈合、保肢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CLI再血管化(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旁路手术和腔内治疗。
  1、手术方法的选择
  ⑴根据BASIL临床试验的建议,重度肢体缺血的患者预期寿命>2年且有可移植用的静脉,推荐行旁路手术,因为隐静脉具有良好的远期通畅率。
  ⑵如果预期寿命小于2年且无可移植用的静脉,应行EVT。
  ⑶虽然旁路手术后血流量增加能促进溃疡愈合,但与EVT相比手术并发症较多,腔内治疗EVT因其微创、对病人条件要求不高及可重复而广泛应用于CLI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保肢率高。
  ⑷EVT已逐渐替代旁路手术,是CLI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近期的研究报道CLI患者腔内治疗的保肢率可达90%。
  ⑸虽然旁路手术作为标准的血管再通手段,能获得良好的远期通畅率,但因其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而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
  2、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⑴跨大西洋协会(TASC)对于腹股沟下动脉病变提出的分类及建议是基于以往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对膝下(BTK)动脉病变缺乏指导性。
  ⑵约30%CLI患者的病灶局限于BTK。
  ⑶BTK动脉病变常为弥漫性、长段狭窄或闭塞,血管直径小、钙化严重、血液流速缓慢、影像学上流出道状况差,是EVT的一大挑战。
  ⑷为精确治疗严重胫足动脉闭塞性疾病,所有下肢组织缺失或坏疽的患者都应行动脉造影术。
  3、腔内治疗策略
  ⑴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对膝下血管病变的认识逐渐深入,其腔内治疗需要发展一套完整的处理策略。
  ⑵Mustapha 提出“Jenali小腿流出道分级及干预方案”,针对具体的缺血区域,应优先打通相应动脉。
  ⑶CTO病变的新认识和“休眠血管”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治疗观念,同时也肯定了溶栓治疗在治疗CTO病变中的价值。
  ⑷Angiosome理念的应用对保肢手术具有临床实用性,应当成为实现CLI保肢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推荐

03:01
额头两侧血管突出怎么回事
一般,额头两侧是颞部,颞部的血管相对较表浅,特别是颞动脉。颞部血管的突出,多数来讲,这种情况是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在情绪恢复正常或不进行剧烈运动时,该血管突出即可缓解或消失。但是,如果再次出现哭闹或剧烈活动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的突出,这种情况应该是一种生理性的表现,无临床意义,多数情况下也无需在意。如果确实突出非常明显或有一些临床症状,如合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头部相关的一些症状,建议进行一些相应检查,如头颅的CT或头颅的核磁。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LPAD)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由LPAD导致的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
静脉性溃疡的创面治疗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中,局部创面的愈合与局部用药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中有手术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它们在溃疡的愈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静脉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压力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关于静脉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近几年来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与摸索,取得了大量有用的结果。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还可以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大类。
中医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切入点
外周血管疾病,中医称之为脉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常见的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目前,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专业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传统手术技术在不断的完善,新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K-T综合症:我们能做啥,不能做啥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1900年,法国医师首先报道,命名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命名: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Weber氏综合征,Ollierklippel氏综合征,Trenaunay氏综合征,Parkes-Weber氏综合征,血管骨肥大综合症,骨肥大性毛细血管瘤综合征,肥大性疣状痣,肥大性血管扩张症等,主要为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