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高度关注“血沉”、“C反应蛋白”这两指标

发布时间:2018-05-3053942次浏览

血沉是什么?C反应蛋白又是什么?作为外科医生的我们为什么也要时刻关注这两个生理生化指标呢?

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俗称。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血沉升高主要反映身体的炎性或非炎性病变、类风湿等,或者有感染病灶的存在。

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检查血沉的方法,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魏氏法:50岁:男性0~20mm/h,女性0~30mm/h;>85岁:男性0~30mm/h,女性0~42mm/h;儿童:0~10mm/h。

人类C反应蛋白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关于C反应蛋白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反应蛋白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也存在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反应蛋白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如果一个患者手术前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高,我们就要给它进行抗炎治疗,等着两个指标有好转的征象才能做手术。如果术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特别是术后1周以后持续升高,那就提示有术后感染的可能,那就要积极抗感染,并做病原菌培养,以便指导使用正确的抗菌素控制感染。

血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升高以后降下来很慢,一般要三个月到半年才能降至正常。而C反应蛋白三到六周即可降至正常。

我们应该牢牢记着,特别是年轻医生,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也要有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互相交叉的思维,善于从患者各种检查的蛛丝马迹里判断病情变化,并且运用整体和综合的思维与判断去警惕杜绝各种并发症。

如果一个患者在手术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升高,我就会继续查有没有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其他隐匿性感染。

如果是高龄患者,其血沉值偏高有时也算正常,因为超过60岁特别是80岁以上,血沉都会快一些。特别是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血沉可能都会快。但如果C反应蛋白也升高就要高度重视,必要时注意复查,直到确认体内炎性等疾病排除,作为骨科医生虽然风湿性关节炎致关节毁损的患者较多,但我们时刻关注这两个指标显得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

造血功能差如何治疗
一般的老百姓说造血功能差,往往是指病人出现了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而在临床上,出现这些血细胞的减少,和造血功能差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临床上所说的造血功能的减退,指的是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代表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而日常所说的造血功能差,往往是因为病人造血原料的缺乏导致的贫血,或者白细胞、血小板的同步的降低。造血原料的缺乏,最常见的还是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铁、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B1、B12,补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食用一些猪肝、猪血这些食物,里面含的动物性铁比较丰富,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叶酸这类的微量元素,在谷物、水果中含量比较丰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中含量比较丰富。所以通过食补来提高造血功能,可以适当的增加上述膳食的摄入。
语音时长 01:04

2021-12-30

85658次收听

血液五项检查哪些
血液五项检查医学上的全称叫血液检查五分类,血液检查五分类就是常说的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里面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在白细胞计数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检测手段,对白细胞的组成进行分类。白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常见细胞,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而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往往常见一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嗜酸细胞在人体患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寄生虫等等的时候常见升高。嗜碱细胞的升高比较少见,一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看到嗜碱细胞的比例很明显的升高。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看到显著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6961次收听

血凝是什么
在临床上血凝的正规叫法是血液凝固,指的是血液由流动的状态变为凝固状态的生理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涉及到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大凝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问题都会导致血液凝固延迟。外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在创伤、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可以继发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是凝血因子Ⅻ继发的凝血过程,中间还有很多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液凝固延迟,临床上叫凝血机能障碍。临床表现就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比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而且很不容易控制。在手术中出现凝血机能的障碍,手术就会遭到风险。一部分病人在没有创伤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凝血因子的减低或者是活性的减低,引起凝血过程延迟。比如血友病,造成深部的血肿,或者由于深部的出血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97135次收听

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和病因
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总蛋白质值减少,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为血浆总蛋白低于60g/L,其中白蛋白小于30g/L。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疾病造成身体对蛋白的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如结肠癌、胃癌、食管癌、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癌、重症胰腺炎等。第二,蛋白质的合成障碍,如各种原因的肝脏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降低所致,一些血液系统疾病造成的蛋白分泌减少。第三,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如消化道溃疡、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第四,蛋白质分解加速的情况,如长期发热病人、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等。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身体出现了氮负平衡,如蛋白质摄入的少,会出现营养不良,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青少年和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成年人会出现消瘦、水肿、疲惫无力、体力下降,甚至出现轻中度贫血。肝脏疾病造成的低蛋白血脂,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腹水。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全身的检查,寻找原发病,积极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日常饮食上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适当的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语音时长 02:07

2021-12-30

81185次收听

宝宝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宝宝缺铁性贫血可能出现精神不振、胃口变差、智力发育异常等症状,部分患儿眼睑、口唇皮肤颜色会有所变化,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儿会存在异食癖,爱吃一些不健康的物体,如树皮、报纸、沙土等。
02:56
失血过多症状
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休克,此时失血量超过1500ml,这是失血最严重的症状,休克状态下患者意识丧失,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产生,四肢厥冷、皮肤可出现蓝紫色瘀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状态。因为休克状态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缺血缺氧就会造成意识障碍,影响脑功能,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对重要的器官出现一些不可逆性的危害。人体血容量是4000-5000ml,如果是一种慢性失血,患者一般只是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如外伤性出血、大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人体会出现血压极速下降,四肢阙冷,脉搏细速,重要脏器衰竭而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短时间的失血状态,根据失血量的多少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轻度失血症状不会很典型,例如献血400ml以内的情况下,并不是出现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如果失血超过800ml,人体就会感觉到一些不适症状了,主要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面部明显苍白、唇部发白、手脚温度明显降低。失血继续加重,超过1500ml的情况下,由于血液的丢失会导致体循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重要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此时就会进入休克状态,刚开始表现为烦躁易怒,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逐渐的出现意识的淡漠、谵妄、抽搐、昏迷等情况。
01:45
造血功能差怎么办
一般的老百姓说造血功能差,往往是指病人出现了贫血。而在临床上,出现血细胞的减少和造血功能差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临床上的造血功能减退,指的是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代表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而日常所说的造血功能差,是病人造血原料的缺乏导致的贫血,或者白细胞、血小板的同步的降低。造血原料的缺乏,最常见的是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补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食用一些猪肝、猪血类食物,里面含的动物性铁比较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叶酸在谷物、水果中含量比较丰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中含量比较丰富。
02:58
查凝血功能要空腹吗
一般情况下,查凝血功能是不需要空腹的。进食以后,对化验结果是没有明显影响的。主要是采用特殊的抗凝剂,来做凝血指标的检测。查凝血功能是把抽出来的血,放到试管中观察到血液从液体状态凝固成固体状态以后,一般所需的时间是4-12分钟。进食以后,对凝血时间测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检测的这几个指标来讲,PT的时间一般的正常是12S-14S,APTT一般的上限是在36S附近。最常用的是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凝血途径。轻度的变化,只是反映着凝血指标有轻度的异常,不用特别紧张。
02:55
血常规白细胞偏高一点点怎么办
血常规偏高一点点,通过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以后的复查,如果恢复正常,说明问题是暂时性的,不需要过多关注。如果持续增多,再做深入的检查。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4到10×10^9/L,超过了10×10^9/L,就是偏高了。白细胞里面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还有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再有可能有异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轻度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偏高,可能是自身病毒感染,或周围朋友、家人有上呼吸道感染。单核细胞轻度增多,也反映了病毒感染。
03:10
父亲是AB型血母亲是B型血孩子是什么血型
父亲是AB型血,母亲是B型血,一般按照血型的遗传规律,他们所生的孩子,可能有的血型是A型、B型和AB型三种血型,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O型。控制ABO血型的遗传基因位于第九条染色体上,该位点上有A、B和O三个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嗜多色红细胞什么意思
嗜多色红细胞,是指的一种未成熟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刚刚脱落细胞核,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细胞偏大,细胞浆中含有较多嗜碱性着色物质。染色后会出现灰蓝色或者灰红色。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液中,一般只可以看到很少数的嗜多色红细胞。做血常规检查,嗜多色红细胞的比例大概是1%。如果超过正常值,说明身体有可能患有某种溶血性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或者是因为身体发生急性失血后出现的症状。需要配合医生做进步检查,确诊后尽早对症原发性疾病,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67605次收听

全血分析5分类是什么
全血分析5分类指的是做血常规检查时,把白细胞分成了5种,对这5种白细胞进行各种比例的检查,从而对不同的细胞分类作出明确的测量。这样可以更好的对白细胞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病情。
输血后发冷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输血后发冷可能与输血前后室温变化过大、过敏反应、局部感染有关。建议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进行改善。
熊猫血是什么血型
一般情况下,熊猫血是指RH血型阴性。如果RH血型阴性的患者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怎么办
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可能是月经量过多、营养不良、慢性炎症性疾病、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