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0-08-2062230次浏览

基底节出血根据具体的出血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出血等。不同的出血部位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壳核出血主要以同向性偏盲、失语症为主;丘脑出血主要以感觉行障碍、意识性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尾状核头出血主要以头痛、呕吐、全身乏力、失去味觉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基底节出血是常见的脑实质性出血,并非是由外伤性引起,而是有其原发性疾病,多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症。脑基底节出血出血量较大,或者是持续时间较长,未及时纠正也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产生致命性危害。那么,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壳核出血
  壳核出血为基底节出血常见部位,主要是指基底节外侧支架出现破裂而引起的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出现缺失。若是这一部位出血,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同向性偏盲。患者双眼向对侧功能欠佳,甚至会患有失语症。
  2、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感觉性障碍,或者患者会出现短暂性、同向性偏盲。当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导致失语症;意识障碍也较为严重,尤其是当出血性较为严重,波及到丘脑下部或者是进入第三脑室,患者会出现暂时性昏迷、瞳孔缩;当出血性部位累积到丘脑底核或纹状体,患者正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四肢正常的活动受限,基本动作无法正常完成。
  3、尾状核头出血
  该部位出血性症状较为少见,但是也不容忽视,若是这一部位有出血性倾向。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全身乏力、失去味觉、舌瘫以及轻度脑膜刺激症等。
  基底节出血临床表现较为突出,一经发现要及时到医院通过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出血性部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采取的相应措施予以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错过疾病最佳治疗时机而影响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高压氧的作用及副作用
高压氧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应用其压力作用、血管收缩作用以及抗菌作用,对于缺氧缺血性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一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高压氧治疗被广泛于应用于临床,但是任何治疗手段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高压氧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氧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氧,达到一定时程后会对机体产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害,另外,还会导致气压伤、减压病等等,所以高压氧治疗应当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氧浓度和吸氧方式。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21

101811次收听

什么是锥体外系疾病
椎体外系主要是起到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掌管习惯性和节律性的动作,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椎体外系与椎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在椎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情况下,椎体系才能够支配精确的随意运动。而椎体外性疾病主要是指一组以大脑基底节为主的椎体外系病理改变引致的独特的运动疾病,由于椎体外系是由许多不同性能的神经元所组成,所以其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主要可以概括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症候群和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症候群两大类,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舞蹈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以及多发性抽动症等疾病。
语音时长 01:17

2021-05-20

64429次收听

基底动脉闭塞能治好吗
只要能规范的治疗,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基底动脉闭塞是可以治好的。病情较轻时可应用溶栓药、降纤药、他汀类药物等溶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情;病情严重时,可以进行支架介入术、脑血管搭桥术等治疗,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共同动脉干术后心脏扩大怎么办
当做了共同动脉干手术后出现心脏扩大症状时,可以遵医嘱应用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治疗,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减轻心脏负担,改善不适症状。平时还要注意做到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度运动等。
基底动脉闭塞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闭塞可分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慢性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的类型发作时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急性肌底动脉闭塞以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复视、突发性休克、昏迷为主要表现形式;慢性基底动脉闭塞以走路不稳、头晕、头痛、耳鸣、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下肢感觉异常、休克、呼吸骤停为主要表现形式。
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目前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手术,在三甲以上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介入科,都可以进行,将导丝一般先进行脑血管造影,将导丝插入到相关的部位以后,进行相关的处理,用绿网把相关的斑块进行碎,稀碎了以后吸入进行滤网进行过滤以后,将狭窄部分进行相关打通,使血管再通是患者症状得以改善。这是一个比较成熟,而且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一个手术。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脑血管狭窄是神经科比较常见问题,由于狭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如果到了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就会出现脑血管闭塞了,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以及视物成双、眼球活动障碍,甚至意识障碍,所以脑血管狭窄治疗就非常关键了。如果狭窄小于50%,一般采取的是药物治疗方案,比如阿司匹林、丙丁峰、汀类药物的PAS,只要方法如果狭窄大于了50%,就要采取的是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做了支架以后,患者术后需要服用抗凝药物,防止支架以后的血栓形成,服用华法林或者是达比加群酯等等相关的药物,患者要监测相关的凝血变化,使患者的NR值保持在2至3之间,患者需要定时的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患者的药物也需要不定时的进行相关的调整。对于脑血管狭窄介入以后治疗,除华法林以外,其治疗方案,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治疗同样很重要,也需要继续进行,是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状态,才能防止血管狭窄再次发生,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语音时长 02:14

2020-03-20

62851次收听

03:20
脑血管意外鉴别诊断
脑血管意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医学上包括大面积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一般患者发生在50~65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脑出血患者一般多见于中青年,一般45岁到50岁的人,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控制的并不很好。一般35~40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活动后或者情绪激动后发病,一般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病史,可有家族史,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严重时伴意识障碍,基本没有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做CT时可以看到脑裂、脑沟的高密度影,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做头颅CT,当鉴别诊断后,及时进行治疗,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
03:05
脑血管狭窄的原因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血管出血问题,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年龄因素方面,如果小于10岁的孩子,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都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所致;如果10~30岁的年轻人,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考虑是结节性动脉炎;如果40~8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考虑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出现代谢性疾病因素时,比如高血压患者会使得动脉发生硬化、动脉弹性下降、疏松能力下降,从而使一些血管的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对于血管壁造成了打击,出现打击后,血小板就会往上堆积,造成血管狭窄,逐渐堆积造成血管闭塞。
03:01
脑血管病是怎么引起的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三高,甚至四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还有肥胖,甚至现在认为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因素,另外还有遗传因素。并不是有了这些因素就一定会得脑血管病,遗传加上不健康生活方式,加上三高、四高、五高都可以引起脑血管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蔬菜水果多吃一点,少吃点油、盐,必须坚持运动,不能太过大的压力,要适当的放松,做好了健康生活方式,再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等。
02:56
脑血管病如何合理用药
脑血管病有一些基础的因素,比如以前有高血压、糖尿病、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对这些基础因素,要针对性合理用药,如果得了脑梗死,或者一过性的脑缺血发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也就是要抗血小板,抗击血管炎症。至于抗血小板是单抗还是双抗,都是由医生来定,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还有患者的特异性等等,比如是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比如刚刚发病的一个月以内不能只用阿司匹林,还得用氯吡格雷,还得双抗。所以,一定要到医院找专科的医生去解决问题。
02:50
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能恢复吗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有指南要求的,比如颈动脉狭窄70%以上,是需要治疗的,或者是50%以上狭窄,还有症状,也可以考虑,当然它还跟个体差异各种因素有关。原则上,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的规范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肢体的不适、发麻,说话说不利落,后循环引起的头晕、眩晕等症状消失,体征消失,也就是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能够恢复。但是如果是选择的不恰当,或者治疗的手术效果没有达到效果,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不一定能够让功能完全恢复。
神经介入技术的风险及副作用是什么
神经技术在治疗方面,是脑血管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这种效果,它的风险也是可控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工具的改进,副作用越来越小,已经控制的非常低。神经介入这项技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语音时长 01:42

2018-08-16

58085次收听

怎样预防脑血管病
预防脑血管病要做到不吸烟、控制饮酒、不熬夜。脑血管病的预防有很多因素,跟年龄或其他的因素有关。常见的脑血管病,主要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脑血管病。
语音时长 01:49

2018-08-16

57565次收听

血管外科专家谈如何养护血管
如何防止血管疾病?作为血管外科专家,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好习惯。其实,血管疾病看起来可怕,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将它消灭于无形之中。
容易误诊的血管病
血管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并且有着相当高的致残率。有资料显示:严重心血管病患者中,75%以上伴有周围动脉阻塞;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截肢率高达5%以上,吸烟及合并糖尿病时截肢率超过20%。静脉病的发生率约为动脉病的10倍。